福建泉州关帝庙正门对联
上联: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下联: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
意思是:正人君子进来不拜也可以;非正人君子进来,拜了也没用。
对联警示世人,当以公平正直处事待人,即便入得庙门,不拜关帝爷,也无妨。诡诈奸刁者,即使进得庙门,三磕九拜,帝爷公也未必买账。
这幅对联为福建泉州关帝庙正殿武成殿门前的对联,可见帝爷公为人公正的品行深入人心。入门匾的“正气”为朱熹题书。山门右侧供奉,关羽的赤兔马和一红面马夫;左侧则是供奉,岳飞的雪青骐骥和一白面马夫。
扩展资料:
泉州关帝庙历史背景:
明朝倭寇扰境,为安抚民心、保佑沿海城池安全,朱元璋下令兴建关帝庙,直到清末泉州城内就多达一百多座。
人们将其抬举成为“武庙”的代表,与孔子的“文庙”相提并论,通淮门内的关帝庙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亦是古代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
通淮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民国三年起,通淮门的关帝庙增祀岳飞,故之后改名为通淮关岳庙,现存庙宇座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并排组成。
泉州关帝文化作为闽南文化乃至闽台文化重要的一支,为促进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泉州关帝庙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
对联的含义是:继承祖辈勤俭节约的好品德,引导后代子孙好好读书务农。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这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承启楼上的一副对联。
扩展资料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十分深远,庞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四海。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承启楼
探析永定客家土楼对联的思想含义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享誉世界,不仅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也异常深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
在庞大的永定客家土楼群落中,最让人品味不已的是点缀在一座座土楼大门或厅堂上的对联。土楼对联,思想深刻、底蕴深邃,洋溢着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精神,是永定土楼的灵魂和客家精神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崇文重教的思想,是永定客家土楼对联的基本思想。需要明确的是,“崇文重教”的“文”,不只指学校教育,也包含客家人的文明教化。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崇文重教逐渐成为客家精神的巨大支柱,成为历代先贤留给后昆的宝贵“财富”。一、心念政治,弘扬治国报国和振兴民族的抱负。
在誉满全球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中,有几副对联即表达此种思想,譬如:“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干家国事,读圣贤书”;“振刷精神,担当宇宙;成些事业,垂裕后昆”。南江村的经德堂悬挂着一副“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存忠孝心,行仁义事”;西陂的培荆堂有“文章须报国,忠厚可传家”。
让人惊奇的是,有些对联显示了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先进理念,像“庆国庆家,共享自由平等;余布余粟,原是女织男耕”;“长享自由平等福,兴歌民主共和天”等等。二、继承儒家思想,提倡修身种德。
如“德备纲常由孝悌,兴隆治化始修齐”;“和气呈祥地,昌言积德家”;“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儿孙做好人”“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居安由德种,源本在修身”;“存恕施仁遵古训,德才全备振家声”……这些对联都蕴涵着读书与修身养德的密切关系,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无德,即便才能再高,也难为世用,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道德的精髓。三、和睦团结,讲究伦理大法。
这些对联崇尚天伦常理,敦睦和谐。它的内涵主要是孝悌,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
譬如,振成楼的“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两字得来”;敦睦堂的“敦孝悌,序天伦,都是持身善法;睦宗族,明人道,莫非处世良规”;“圆楼之王”承启楼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客家人聚居一楼,十分看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尊敬长辈,这种思想通常都由镌刻、悬挂或张贴在门厅墙柱上的对联显示,如“长发其祥基千载,兴仁讲让振家声”;“德业常新敦孝友,兴诗立礼焕人文”等。
四、耕读为本,勤俭持家。耕读是客家人的人生选择,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手段。
读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是客家人精神上的一贯追求;耕表现了客家人的农本意识,是客家历代实现在物质上追求的手段。没有耕田,生计难以为继,生命也难以延续。
在客家人眼中,一般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见,耕与读并无高下之分,可以并行不悖。有的对联就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如“德门仁里忠和孝,兴家立业读与耕”;“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
勤俭持家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客家前辈教化子孙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思想体现在许多对联中,比如“振家声宜兄宜弟,兴世业克俭克勤”;“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五、怀宗敬祖,抒写人生理想。
土楼对联是客家先民精神风貌、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在历代避乱迁徙中,他们习惯缅怀祖德,发扬承前启后的传统,在天灾人祸面前悲天悯人,抒发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由是在建楼中往往习惯于借助对联的形式抒发人生理想,寄寓人生行为准则。像裕昌楼“裕后光前绳祖武,昌言善行贻孙谋”;晋宜楼“晋爵每让承许国,宜文直欲绍眉山(眉山,实指“三苏”,是苏姓引以为豪的先辈)即是这样。
而“士农工商各执一业,乃是我家肖子;孝悌忠信能全四者,方为世上完人”在讲耕读之外,又引进了“商”,这是客家商人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人生目标。土楼对联的内容异常丰富,除了反映崇文重教的主题外,也有表达祝祷之义的,如“庆云献瑞,余地生辉”;有的描写山光水色,有的景中寓情志,还有的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宁宇月临,恍似画图写我;远山翠映,何妨禽鸟亲人”。
永定客家土楼对联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表达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个别还涉及基督教的,如“愚获上帝恩,妻媳女二十四胎二十四男企膝下;婢受耶稣爱,子孙甥两男医师两男博士在胸前”;而“言法行则,福果善根”宣扬了佛教教义。
永定客家土楼对联数量众多,思想深刻,立意雍容典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愧是待人处世的箴规,人生经验的总结。许多对联出自名家名人,如吴敬梓的“读书好,耕田也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乾隆帝的“鼎耀无疆,世世荣华长万载;江山不改,代代富贵远千秋”;还有进士巫宜福、将军萨镇冰、总督林则徐、总统黎元洪等撰题的。
它们是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
永定土楼对联和解释
在振成楼与承启楼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就是说只有继承祖宗的勤俭美德,以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才能成为家族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较为显著的特征,并且这一文化特征在客家人的践行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 土楼楹联一个最重要、最实际的功能,是教育整个家族后代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进取,如何成为能量大有本事的人。
如此强调人的良好教化,关注人的发展是一代代土楼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总结起来的“法宝”,这“法宝”一面融合了儒道传统文化思想,一面融合了土楼先民开疆落户寻求发展的精神。所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客家土楼楹联也在尽力勾画和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从永定四千多座土楼的十万副楹联中发现了“完美的”土楼客家人形象——讲孝道:慎终追远;守本分:耕读为本;讲勤勉:开拓进取;有德行:诚信善良;忧国家:兴家报国;重文化:崇文重教。
文化即人化,土楼人“孝”“本”“勤”“德”“国”“文”的形象,其实就是客家文化的具体表征。 总体来说,永定土楼楹联数量繁多,特色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从内容上,对它的类别分析各家说法不一,但大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里我们想从更高一级别的层次上来分析它在内容上的类别。 一是以“人”为中心的内容。
强调养性修身。永隆昌,“素位而行君子愿,百祥皆降善人居”,“折矩周规仪可象,出风入雅国之光”;鼓励励志耕读。
奎聚楼,“干国家事,读圣贤书”;福裕楼,“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侧重教诲警策。
燕诒楼,“希贤希圣唯上品,谟深谟远是良图”;“召周可法齐家国,彦圣能容保子孙”;绳德堂,“光前须积德,裕后必存仁”,“百忍居家为上策,三思处世是良谋”。 二是以“家国”为中心的内容。
注重齐家报国。日应楼,“日读古人书志在希贤希圣,应付天下事心存爱国爱民”;遗经楼,“世德铭朱墨,家风式纪谌”;讲究忠孝仁义。
馥馨楼,“朝宗祖而肯堂箕裘克绍,翼子孙以爰处芹桂联芳”;大旧德楼,“大家子弟同王谢,旧族衣冠近鲁邹”;永豪楼,“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行仁义事存忠孝心”。 三是以“风物”为中心的内容。
倾向以景抒怀。华封楼,“华岳三峰来紫气,封疆万国庆太平”;永豪楼,“静观嘉木千章绿,坐对遥山一角青”;赞美宅居环境。
裕隆楼,“抱山环水乌巷重开新宅第,敦诗说礼青箱原继旧家风”;振成楼,“春托风生兰知领未,静无人至竹亦欣然”。 这些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发人启迪的楹联形式灵活多样,字数不等,少的两个字四个字,多的三四十个字,像福裕楼里门扇楹联就四个字,“由义,居仁”一边两个字,左右对称,引经据典,干净利索,多的有三四十字;大多数楹联字数在五、六、七、八、九、十、十几个字。
风格上也是多样的,有严肃的,有典雅的,有恬淡的,有豪壮的。以振成楼楹联为例,如“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强调家国意识而显得严肃、豪壮;“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花开东院,竹茂西园,最怡情无过莳花种菜;画抚南宫,书临北海,真乐处莫如作画读书”,表现怡情而显得恬淡和闲适。
转载请注明出处百年教育网 » 对联在泉州的意义是什么,福建泉州关帝庙正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