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古诗配图及赏析,卞之琳《无题》的内容赏析

卞之琳《无题》的内容赏析

卞之琳的《无题》之佳,应是无以复加的。这诗是中国传统的爱情无题诗,从组诗的诗思运行上看,从第一章出发,“期望你来”,到第二章的“期望你出去”,第三章的“分离”,第四章的“相聚、别离、相见”,第五章“分离”,章章相连,有条不紊,构思极为严谨。在卞之琳的《无题》中,处处都充满着对爱情本身的预见性和自知性。我想就《无题》(一)来分析说明这一点。正如后来诗人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仿佛作为雪泥鸿爪,留个纪念,就写了《无题》等这种诗。”    说诗人对爱情冷暖自知,从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自觉营造也能说明问题。诗人所选择的水和船并从中营造的意境很能说明诗人是有预见并且自知的。一开始,诗人就说“三日”,已让山前的“小水”变“春潮”了,诗人很明白自己的心情,爱情已经萌生并且蓬勃发展,他知道女主人公“揉揉眼睛看”就能看到。但看到了又能代表什么呢?也许对方只是当一个美丽风景欣赏一下便罢了,因此诗人开始想比较直接的表达他的情思了。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矜持”的,反射到诗里便是“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但果真不愿意讲吗?不愿意讲什么呢?诗人马上接下去说“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是啊,水的自愁自哀自愿,对方可曾了解?我们不知道女主人公是否了解,但我们很清楚诗人是自知的。卞之琳的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很常见的,又往往写得艰深晦涩,并非一下子可以读懂,而诗人在这里用这样浅白近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其情感,是很难得的。这都缘于诗人对自身爱情的预见性和自知性。再接下去的这句就很值得玩味了:“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这里的“你”很令人糊涂。先看这里的“你”到底指的是谁,是诗人自己吗?或者是女主人公?卞之琳诗歌的多重解读在这句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这句话可能是诗人的自问,诗人知道自己愿意载她,但凭借什么载她呢?“船呢?”这里的“船”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相互交通的凭借或者说工具。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焦急苦闷的样子,又仿佛觉得诗人自己也似乎认为自己好笑了。是啊,船呢?没有船又如何载得了她?于是诗人马上笔锋一转:“下楼去!”或者那里就有船了吧,可是诗人又不写有船没船,只是说“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从表面上看,结果似乎是未知未定的,因并没交代“船”到底有没有,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诗人找不到船,而杏花倒是现实的,诗人极度苦闷,所以下楼去看杏花不过是他转移话题的一个幌子罢了。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还有另外的一种解读,这句话是对方的发问:你不是说你愿意载我吗?那你的船呢?载我非要有船不可的呀。女人真是咄咄逼人。诗人回答不上来了,只好请对方下楼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杏花了。当然,“你”还有第三种解读,就是指的女主人公,诗人想载她,却一直找不到对方的船,就是说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知道,尽管如此,他仍希望对方能下楼来,看看这满满的杏花,那可能寄托着诗人欲言又止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希望对方能懂得。     但我们看到,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解读,诗人始终对爱情是有着预见且自知的,因为诗人很清楚他找不到交通两人情感的“船”,在现实中也不过空有“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的“杏花”罢了。不得不说,诗人或多或少对事物都存有预见性和自知性的,尤其对爱情,更是冷暖自知。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5971e010006je.html

《无题》的诗词、翻译、鉴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第一个“难”困难,第二个“难”是痛苦的意思,这一句写出了相思之苦,点明了分离时的季节(暮春时节)以及(百花凋零的)环境。用“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的景物衬托别离的痛苦之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运用双关和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乡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这一句也是表现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的千古名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顾影自怜,写出了相思的悲苦无奈,传达出女主人公估计悲凉的心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运用典故委婉含蓄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及虽然无法经常见面,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惆怅之情。

无题 李商隐 古诗鉴赏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无题》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①“相见”两句说:相见难得,离别是更难舍难分,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 ②丝:双关语,与“思”谐音。蜡炬(jù):蜡烛。泪:蜡烛燃烧时下流的油脂叫“烛泪”。 ③晓镜:早晨照镜子。云鬓:旧时用以形容妇女浓软如云的鬓发,此借指面容仪态。改:指容颜变得憔 悴。月光寒:指处境凄寂。 ④蓬山:蓬莱山,相传为海中仙山之一。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无多路:没有多远。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信使。探看:探望,慰问。

转载请注明出处百年教育网 » 《无题》古诗配图及赏析,卞之琳《无题》的内容赏析

语文

永别的近义词,诀别的近义词是什么呢

阅读(26)

诀别的近义词是什么呢诀别 [jué bié] 基本释义 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详细释义 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近义词 分离 别离 死别 永别 永诀 永逝 离别 辞别 告别 百科释义

语文

三年级母亲节的画,母亲节送母亲什么画

阅读(23)

母亲节送母亲什么画一碗长寿面是绝对不能少的,还有母亲爱eat的菜,其实,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做的饭的味道好吃或者难吃,母亲都会觉得你长大了,懂事了,这顿饭终于意义,而不是味道。如

语文

浪淘沙·其一原文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阅读(21)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

语文

怀的成语开头,以怀字开头的成语

阅读(30)

以怀字开头的成语搜索《怀字开头的成语》找到的。 怀恶不悛、 怀才抱器、 怀才不遇、 怀安丧志、 怀瑾握瑜、 怀诈暴憎、 怀敌附远、 怀刑自爱、 怀真抱素、 怀铅提椠、 怀

语文

生命重于泰山手抄报,生命手抄报

阅读(27)

生命手抄报1、什么是生命?   生,就是无中生有,就是创造,就是事物的存在。命,就是期限,就是过程。生命,就是一段有限的存在,一个无中生有然后复归于无的过程。人生不过一世,草木

语文

染的四字词语,带染字的四字成语

阅读(98)

带染字的四字成语一尘不染、 耳濡目染、 出淤泥而不染、 恶尘无染、 渲染烘托、 染丝之叹、 枫林尽染、 染神乱志、 染苍染黄、 染神刻骨、 染蓝涅皂、 染翰操觚、 纤尘不染

语文

压岁钱手抄报,我的压岁钱手抄报怎麽画

阅读(19)

我的压岁钱手抄报怎麽画还可以在小报左边和右边写一幅关于压岁钱的对联,可以自己想,横批再小报的最上边,写上:我的压岁钱我做主。这样横批即是横批,又是这个手抄报的主题。再加上

[/e:loop]